爸爸、妈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带宝宝们去医院就医,医生常常给宝宝们开具益生菌类药物,益生菌类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疾病?你了解这些药物及其使用方法吗?
益生菌是指能够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宝宝们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菌、酪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布拉酵母菌、肠球菌、蜡状芽孢杆菌等。尽管益生菌和致病菌都是细菌或真菌,但只有致病菌才会引起菌群的失调,宝宝们菌群失调时有害菌增多,进而侵害有益菌,破坏免疫器官、释放毒素,破坏消化吸收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益生菌类药物在调解肠道微生态、改善各种疾病方面都取得不错的疗效。
益生菌帮助人体正常运转,促进消化,抵御疾病,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疾病,比如: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腹泻病、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腹泻、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用于肝胆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益生菌类药物可用于宝宝溃疡性结肠炎的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双歧杆菌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生活中儿童腹泻是很常见的,一般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脱水、继续进食和药物治疗,服用益生菌能够缩短宝宝的腹泻时间,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谷草杆菌、酪酸梭菌等;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益生菌能够减轻腹泻症状;便秘是一件让宝宝痛苦不堪、爸爸妈妈烦恼不已的事情,益生菌能够增强胃肠道的运动,增加宝宝排便次数,缓解排便时痛苦,降低宝宝便秘的复发。在儿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益生菌还可治疗宝宝肝胆疾病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及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修复肠黏膜屏障、促进胆汁排泄等作用;婴幼儿湿疹作为儿科的常见病,除了局部外用药物外,口服益生菌能够明显改善湿疹症状,提高疗效,减少湿疹复发。
可见,益生菌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的使用还是相当广泛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给宝宝喂服益生菌类药物呢?
给宝宝喂食的益生菌的时间应该在饭后半小时,因为胃酸PH值会影响益生菌的活性,饭后半小时后,胃里有食物的稀释,胃酸反而减少,最大限度的减少益生菌的破坏。
用不高于40℃的温水或者牛奶溶解后服用,该温度与人体正常体温相近,避免益生菌受热失活或者引起活性降低,冲调后益生菌会逐渐活跃起来,冲调益生菌的水量一般不高于150ml,保证宝宝能一次性喝完,这样会加快缩短益生菌的活性周期,让益生菌快速进入肠道定植,来保持益生菌的活性。处于喂奶期的宝宝,可以用奶瓶冲调益生菌,宝宝更乐意接受。
益生菌是傲娇的公主,经不起等待,需要宝宝及时喝掉,不然她会悄悄死去。可见,益生菌冲泡后不能放置太久,否则益生菌会死亡,疗效就会大打折扣。
许多益生菌药物中添加了牛奶和乳糖作为辅料,如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含有脱脂奶粉、乳糖,布拉氏酵母菌散和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含有乳糖,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宝宝和牛奶蛋白过敏宝宝避免服用。
益生菌又是弱不禁风的小姑娘,抗菌药物会杀死益生菌,益生菌最好和抗菌药物间隔2-3小时以上服用,避免益生菌被抗菌药物影响。需注意的是益生菌中的布拉氏酵母菌属于真菌,不能与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同时使用;铋剂、鞣酸、药用炭和酊剂能吸附或者杀灭她,因此不能和益生菌同时服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可能爸爸妈妈们会有顾虑,其实,宝宝们服用益生菌是非常安全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益生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益生菌贮藏条件比较严格,不能存放在温度高的地方,比如被太阳直射、闷热的地方,不能冰冻,多数益生菌要求在冰箱中2-8℃保存。但酪酸梭菌活菌散(宝乐安)和整肠生在室温干燥处保存即可,乳酸菌素片在避光并且不超过20℃环境中保存。